中文版 | 英文版  
 
 
 
日韩汉方医学深得人心 泰国中医正走向正轨
AddDate:2009-09-03
作者:   转贴自:人民日报 
 
    日前,中南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张功耀在网上发起“促使中医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的签名活动,再次把中医的“存废”推上舆论浪尖。他自称“读中医读了33年”,列举了中医的三大罪状,主张:“采取适当措施让中医在5年内全面退出国家医疗体制,回归民间,使科学医学(西医)成为国家惟一的主流医学。” 
    签名支持张功耀的网友有万余。他们大都认为,中医算不上一门科学,因为它的经验判断和理论陈述,都缺乏足够清晰可靠的原理关系和因果关系的支撑。针对网上签名活动,卫生部明确表示,中医药既是国粹,也是目前中国医药卫生领域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优势和特色。取消中医是对科学的肆意否定。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不是一场PK大战,需要的是在“虔诚对待”后的并行不悖,是经受住现代科技“洗礼”再提炼出的精髓。在中医领域,日本人的创新、韩国人的保护、泰国人的宽容,不仅传递了他们对中医、对传统文化的虔诚态度,也提供了如何发扬光大的途径。 
    日本:汉方医学深得人心 
    资料显示,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中医在日本广泛传播,逐渐形成具有独立理论的日本式中医,即所谓汉方医学。汉方医学在日本也曾发生过信任危机。最大的一次是在17世纪以后,西洋医学进入日本,中医受到排斥。不过,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汉方医学通过西洋医学的解释和验证,获得社会肯定。上世纪70年代后,汉方医学的长处进一步受到日本社会公认,而后迅猛发展。 
    近年来,日本汉方医学深得人心。那种把中医和西医看作“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关系,在日本并不明显。相反,从关注健康的日本生活者的角度来看,两者各司其职,长短互补。多种汉方药都被列入社会保险药品之中,从法律地位上给予认同。日本政府也加大投入,建立汉方研究机构,汉方医学的学术活动日趋活跃。据统计,目前日本有20多所综合性大学设有汉方医学研究机构,全国有汉方研究学术组织及团体近百个,汉方药厂200家左右,4万多家药房经营汉方药。 
    在日本民众日常生活中,中医药材对强身健体举足轻重。走进街边的药店,从感冒伤风、跌打损伤,到老年病、慢性病,预防和治疗的药品中,中医药材无所不在;在各大城市街头,也常常见到针灸和推拿诊所。日常饮食保健中,医食同源、食物养生的理念深入人心,药膳、食疗颇受日本民众青睐。 
    与国内中医的尴尬相比,日本的汉方医与西医和谐共处,相得益彰。西医是医疗体制主流,但在保健和辅助医疗方面,中医的显著疗效也得到普遍认同。日常生活中,日本人爱用中药增强体质,平衡身心,防病祛患;生病时,主要用现代医学诊治的同时,辅以中药、针灸,以促进身体恢复。据了解,无论日本政府或民众,医生还是病患,人们并不认为中医和西医之间存在强烈冲突,因为中医临床效果胜于雄辩,采取哪种治疗方法,可以根据情况适当选择。 
    中西医为何在日本没有产生较大冲突呢?也许,这与现代日本汉方医学的复兴过程有关,也与日本医疗界积极肯定汉方医学的态度有关。在20世纪初的日本,许多汉方医是精通西洋医学的学者,他们从西医角度重新发现中医价值,用西医理论和实践验证中医疗效。昭和时期,一批相当有造诣的日本现代医药界专家,结合西洋医学知识解释汉方医学,成为推动汉方医学复兴和发展的巨大力量。此外,当时还有一些取得西医资格的汉医世家后裔,积累临床经验,努力提高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疗效,使汉方医学站稳脚根。 
    当今的日本医学界,也有一批西医界的专家和权威同时精通汉方医学的理论和治疗,并对汉方医学给予很高评价,使社会各阶层对汉方医学的信赖加深。从日本汉方医学的状况来看,除了国际上传统医学复兴的背景,以及政府的重视和投入之外,重视临床疗效,在双医结合的医疗实践中为传统医学确定合适的位置,也使得汉方医学在日本越来越具有说服力。 
    国内关于中医的争论,往往容易出现极端观点。日本这个长寿大国或许可以表明:各取所长、合理分工是一种有效的折衷。不论传统医学,还是现代西方医学,都是方法。比起医学专业领域内部的整合,如何使人们更健康、有更高生活质量才更为重要。 
    韩国:韩医已成热门职业 
    中国有中医,韩国有韩医。不过,连许多韩国人自己都承认,所谓韩医,套用中国人常说的话,就是“有韩国特色的中医”罢了。20年前,韩国还没有“韩医”一说。在韩文里,“中医”和“韩医”写出来一模一样。那时的韩国医院,不论招牌上写“中医院”,还是“韩医院”,都是同一回事。直到1986年4月,韩国国会通过了《医疗改正案》,其中明确原来的“中医学”,改为现在的“韩医学”,“韩医”才横空出世。 
    称呼归称呼,韩医的根依旧是中医。早在1000多年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医药传入朝鲜半岛。到了唐代,中医药最著名的经典《黄帝内经?素问》、《伤寒论》等就成为朝鲜医学生的教材,他们效仿唐朝的政府管理制度,设立了医学学科。北宋时期,高丽国又刊印了《伤寒论》、《肘后方》等一大批中医药著作,使中医药学在该国得到广泛传播。 
    1945年以后,韩国政策上制定了西医学与韩医学的二元制医疗法。但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韩医学都未受到足够重视。从事韩医学教育的学校,仅庆熙大学校一所,每年毕业生仅40名。西医地位明显高过韩医。韩国公立医疗机构中主要是西医,韩医只在非政府医疗机构或私人诊所供职。且韩医必须经过考试才能担任卫生管理工作,西医只需经协商即可担任中级卫生官员。医生权力也有限。 
    不过,韩医地位在逐年提高。韩医师近20年来日渐走俏。韩国《职业杂志》日前发表的《2010年最有前景的10种职业》调查称,“韩医”为最有前景的职业和韩国人最希望从事的职业。这可能基于以下因素:一方面,“中医”改为“韩医”,在这个特别注重民族自尊的国家里,激起强烈的自豪感,吸引更多人振兴韩医;另一方面,韩医在保健方面的巨大作用,正被广泛认同,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的增加,韩国人更重视“韩医”功效;此外,韩医医生工作相对自由、收入较高,且没有退休年龄限制。 
    尽管韩国官方已就此前中国媒体曝出、引起轩然大波的“韩医申遗”一事辟谣,称不过是将为韩国医书《东医宝鉴》申报“世界记忆遗产”,不过,韩国对韩医的保护与推崇,以及对其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路,值得赞叹。在如何保护与推动传统医学精髓上,韩国人也在不断地反思、学习、推动。而韩医的一些做法,似乎走在中医的前面。韩医学界较重视实用层面,并非一味争论是否科学。在运用现代研究、实验研究等种种手段上,韩国的研究人员想要证明的,不光是韩医的科学性,而是其应用的有效性。只要在保健、保养,甚或在疾病治疗上能得到承认,其诊所有人光顾,就足够了。 
    泰国:中医正走向正轨 
    “中医在泰国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中医总会卢松盛理事长说。以前,泰国一度曾禁止使用中文,中医也就转入了地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卢松盛开始偷偷学中医,还报了厦门大学的函授班。“后来,我请人通过香港辗转带进几本中医书,还被警察抓了起来。经过审问,他们发现确实没有政治意图,才把我放了。”不让当中医,很多人就以泰医的名义用中医看病。 
    直到2000年7月,泰国政府正式宣布中医合法化。当时,很多老中医报名参加政府考试,以获取职业资格。卫生部官员对报名的人说:你们已经有了泰医资格,还来报中医做什么,这个资格只是暂时的。尽管如此,还是有400多人报了名。来自中国北京、上海的专家,进行了临床和理论方面的考试,泰国卫生部官员监考法律和医德。一次考不过再考,前后考了4次,最后,只有218位拿到中医职业资格。 
    泰国卫生部官员认为,只有大学毕业的人才有资格当医生。自此,卫生部决定,不再举办来自民间中医的报名考试。加上近年来去世了几位,全泰国如今有206位执业中医。这些人70%是世居泰国的华人,其余的是在泰国居住了3年以上的中国人。卢松盛就是第二代华人,自己开了一个规模挺大的中药铺,同时给病人诊脉、开方。此外,他还办了一个中成药的制药厂。他有4个孩子,都是学西医出身,现在都在学中医。 
    曼谷目前有华侨中医院和天华医院两所中医院。此外,全泰国200多家医院开办了中医门诊。由于疗效显著,泰国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看中医,卢松盛每天都要接待二三十位病人。华侨中医院有30多位中医大夫,其中还有从中国请来的专家。泰国卫生部还经常请中医给西医上课,讲授针灸、推拿的手法。有一次,一批医生去北部偏远地区义诊,其中还有10位中医。听说是政府派来的中医,当地百姓奔走相告,一下??已经有两所大学开办了中医学院,实行6年本科制,第一年学习中文,第二年学习西医基础知识,第三年学习中医理论和实践,毕业前还要到上海的医院见习半年到一年。目前,第一批中医科大学生已经上到三年级。另外,泰国最好的医科大学西玛隆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今年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培养中医研究生。泰国清莱皇太后大学和云南中医学院也就培养中医人才达成了协议。中医在泰国正走向学术化和规范化的正轨。 
    对于中国国内有人提出取消中医,卢松盛有所耳闻。他认为,提出这种想法的人,对中医并不完全理解,“等他们真正学会了中医,才有资格判断要不要取消它”。
版权所有:吉林省恩泽药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