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英文版  
 
 
 
谁能卧薪尝胆,唯有越王勾践!
发表时间:2013-01-15

作者:伍建乔  转贴自:中国管理传播网  
  
  《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马基雅维里的代表作,一直被奉为欧洲历代君主的案头之书,政治家的最高指南,统治阶级巩固其统治的治国原则,和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最精辟的解剖。
  我国古代的越王勾践,他似乎很早就阅读了这部书,不但读懂了其中的道理,而且进行了完美的实践,其智慧让人佩服的同时,又让人胆寒。他成为了有争议的一代伟大君主,并最终载入了中国史册。
  在《卧薪尝胆》一剧中,勾践无疑是最浓彩重墨的主角,请看:
  他即位监国太子开始,就面临内忧外患,因反对老父国策,其太子位被废……
  他深知“弱国无外交”,在其位就当谋其政,执国政开始就图强,但左右……
  他一直坚持主战,让国家强盛和百姓富裕,从此不再受大国欺凌,但梦想与现实……
  他最初热血沸腾,盲目冒进,力图与吴国决战赢得主动权,小胜之后,却承受了巨大失败……
  他曾经狂妄孤注一掷,最终走向政治成熟,知晓军事,探悉天道……
  他为了维护君王的尊严,最终却又伤害了与他共患难并助他成功的同伴……
  他的故事,流传了几千年,被许多从失败走向成功的人们,奉为心中的偶像!他既懂道,更懂术,还懂得如何经营人心,洞察人心的技术,几乎无人可出其右!
  如果你想超越自己,你想纵横江湖,你想创造卓越组织,但你又不具备“天时地利与人和”等有利条件。那么,请忍辱负重,遵循王道,循序渐进,持续修炼,必将终修成正果!
  下面是本人在看电视连续剧《卧薪尝胆》一剧中,所领悟到的部分观点:
  一、民能载舟,亦能覆舟
  古语云:“得人心者得天下。”欲图谋天下者,必先得天下人的心。欲得天下人的心,主事者及谋事者就必须先清晰自己在这个体系中的角色和定位。现代企业要角逐于市场,争雄于中原,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同样需要得到企业职员、协作伙伴、客户和顾客的心。
  作为企业管理者,我们希望每个人都像总经理一样思考,能够从公司大局利益出发,结合长短期利益来解决根本问题。但是,我们都忘记了,处于不同阶层的人,需求是不一样的。他们在同一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天真地要求每个人都像“性能良好”的机器,会自动自发地执行指令,他们也是会有自己思考的,因此,为政者,治企者,都要考虑到人的个性差异化。
  实际上,每个人处于实际的位置,他肯定会优先考虑自己最需要的利益。如果你能保证他所迫切需要的利益得到保障和实现,你就会得到团队的支持。
  唐太宗说,民能载舟,亦能覆舟。我认为,不只是唐太宗一个人如何英明,中国有许多封建帝王都深谙这个道理。“民心的向背,”一直是决定国家成败的关键,这为历代开明的士大夫、兵家等学说百家所认同,中国历史也一再以事实来证明这条真理。
  可惜的是,我们治国和治企,一直都是在“法治”还是“人治”上打转转,不能将管理推到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高度。瞬间辉煌之后,就必然走向衰落。而且,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封建帝王都有“个人家天下”极度独裁思想,臣民都被视为草芥。逢乱世时,很多人都是被压迫到忍无可忍才奋起抗争。反抗暴政者,则多怀着“王候将相,宁有种乎”思想。
  在这种环境下,利益分配不合理,规则不透明,各阶层利益得不到保障,所以极易导致角色错位,不能迅速抓住主要矛盾。即使在民族危急和外部烽火连年的时候,国人习惯性地认为“内忧依然甚于外患。”如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抗战全面爆发,全国都要直接面对日军的大规模侵略。这个时候,老蒋因为对共产党及其领导军队的不信任,深恐其威胁到现有的统治地位,前期对日执行的是“消极防御”方针。
  正是因为这样,看似巨大的陷阱里却暗藏着机会,从而就有了共产党领导这支非主流军事力量领导了长达八年的对日浴血抗战。这次全民范围内的抗战,帮助共产党抓住主要矛盾,赢得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老百姓的广泛认可,建立了强大的统一战线,为扭转国内竞争格局赢得了宝贵的战略机会,将国家政局的主导权悄然抓在了手掌之中,“天时、地利、人和”等逐渐为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所掌握,天下大势已经形成。
  因此,我认为,从根本上来说,企业的失败,最核心的原因不在外部环境,而在于企业内部的运营管理及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最为明显的是,组织中领导角色错位,部门功能混乱,流程及权限无序,其制度和运营机制无法保证每一角色核心利益的满足。
  二、遵循王道,各守其职
  现在,我们拿古代封建国家与现代企业比较,老板、经理人、员工和顾客,可以与帝王、大臣和老百姓一一对应。
 在古代,帝王是国家的所有者,如《卧薪尝胆》剧中的越王父子与吴王父子就是国家所有者,相当于现代企业的总老板。他们拥有对臣民和财富的生杀予夺大权,同时也肩负着历史重任,必须谋求在诸侯称霸、激烈竞争的狭缝中长久生存,让国家不断发展壮大以及走向繁荣富强是他们追求的最终目标。他们要做的工作就是要统领文武百官,君臣同心,使用贤才,为国家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他们自己则要成为国家的精神象征。
  文武百官则相当于企业中的操盘手(如越国的石买、灵姑浮等人),他们在所管辖的范围内必须各施其职,同时又必须相互配合。操盘手们既要上承圣意,对老板忠心耿耿,同时也要考虑老百姓的合理利益,为治国提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同时确保国策的实施。他们中,有部分则是著名职业经理人,如服务于越国的范蠡、文种、伍子胥,他们除了具备卓越的才能之外,而且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
  各诸侯国的老百姓,既是现代企业的员工,也是企业的顾客。一般来说,限于信息的不对称以及知识能力的不及,老百姓没有对国家战略的理解,他更多会关心这个国家带给他什么。你给他怎样的感受,他就会给你怎样的回报,即使在强调“三纲五常”的封建时代,为君不尊,为臣不忠,穷兵赎武,让老百姓都走向穷途末路的话,这个国家政权肯定会被历史所抛弃。当然,如果这个国家的君臣能够不断改善,走的是富国强兵之路,遵循的是王道,并且不断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生存环境,肯定会得到老百姓的衷心爱戴,即使是一时的失利,老百姓也会与之同生死,共患难。
  在企业经营管理当中,我们要因地制宜地进行组织结构的设计,为合适的岗位寻找到合适的人,尽量避免才不称职的情况,再加专业化的培训和机制化的培训,从而保证人岗适配。
  三、上下同心,循序渐进
  在《卧薪尝胆》中,勾践也说:“君臣同心,其利断金。”君臣同心的前提,应该是君臣各居其位,而不能相互替代,应当在确保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来商讨国策,即使是君王,其权力也要有约束,不能一意孤行。一旦形成最终决策,又要同心协力去执行,尽可能在执行过程中保证国家根本利益,企业里的运营也应如此。
  譬如,勾践发动与吴国决战的时候,想通过摧毁吴国正在兴建中的水师来赢得生存的机会,通过武力的震慑来获得更多的谈判话语权。勾践的策略,并没有得到大夫文种和军师的认同,甚至于还在与吴国议和的情况下,勾践通过开放边贸和裁撤边关守兵一半等假象措施来欺骗吴国。勾践贸然发动战争时,让军师范蠡、大夫文种等人留守王城,即使自己亲征一线,也只能沦落到几乎亡国的地步。
  吴国的相国伍子胥主张稳健推进的策略,不举张轻易与越进行决战。而且,他基于对越国君臣的认识以及吴越的恩怨,主张要一举击溃越国,其国策是消灭越国,而不是让越国臣服,彻底消除其东山再起的可能。吴王夫差也是犯了同样的错误,一系列动作都没有很好地遵循吴国国策,虽然赢得了吴越决战,但由此,夫差也起了争强好胜之心,甚至于到了狂妄至极的地步,根本就无视决定战争胜负的客观基础和力量对比变化,为后面的彻底失败埋下了伏笔。
  彼得?圣吉的“今天的问题来自昨天的解”在这里得到了体现,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没有无缘无故的因,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果。
  “欲要毁灭它,必使它先疯狂。”越国从小胜利走向大失败,又从大失败走向大胜利;吴国从小失败走向大成功,又从大成功走向大失败。它们所有的运作,基本都体现了这条规律。
  一个国家也好,一个企业也好,甚至我们每一个人也好,如果不遵守“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不投入资源做好“以正合”这个基础,就难以真正实现“以奇胜”的真正突破,即使是胜利,也只是偶然之举,不可常倚之,最终还是要回到真正的“王道”上来。君王的修炼,也应该是“内圣外王”,而不是愚圣愚王,也不能是假仁假义,要师出有名。
  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企业有梦想和远大目标是可以接受的,但不能不结合企业的实际,不能不按阶段推进,不能不遵守客观的成长规律和成功规律,不能不检索“道、天、地、将、法”这五要素。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由错误的人”发动进攻,必然会遭遇失败。
  所以,真正有生命力的企业,他善于抓基础工作,善于抓关键工作,而不会轻易就毕其功于一役。他们不喜欢悲壮的色彩,更不崇尚个人英雄,更善于借助于团队的力量,更善于激活组织成员积极性和战斗欲望,低调做人,低调做事,不贪功图名,不追逐名利,但致力于确保各方关系的和谐。保证企业像一个没有遭到现代文明破坏的自然生态循环系统一样,不断地周而复始。这种企业的竞争力是充盈于体力的,它犹如无招无式的高手一样,身心合一,人剑合一,自然呼吸,健康成长,一切都是水道渠成的事情。
  四、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我始终认为,不论是治国还是治企,首先要结合要实现的目标和要达到的目的,制定正确的执政方针和整体发展战略,然后围绕前面这一切来“搭班子”和“带队伍”。作为组织的最高负责人,不仅要听得进甜言蜜语,更要听得进逆耳忠言,多听听平时反对自己的声音,不要被歌功颂德所迷惑,更不要刻意形成自己的小团体和小圈子,所有行动都要围绕组织最高利益来展开。
  其实,从吴越国之间战局的发展变化来看,越国的经营战略,一直到越王勾践被解押到吴国为奴,才开始走向新生。越国的战略设计师勾践、范蠡、文种、王后雅鱼等人,基本达成了高度的共识,但其它臣民却并没有完全地理解。
  可以说,从越王勾践君臣进入吴国监仓为奴开始,吴越两国内部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监仓内的越国大臣对越王的认识曾经有着几乎不可弥补的裂缝,但越国的君臣最终方向是一致的,那就是要存国和强国。
  而吴国内部,则分成相国伍子胥和太宰伯宰两个阵营。吴王夫差视之为左右手,也一切试图弥合他们之间差异,但他们的路线有着天然鸿沟,注定要针缝相对。伍相国忠心为国,性情刚烈,做大事不抱小节,频频被误会;太宰伯噽达到个人目的,不惜违背国家根本利益,与越国大夫文种达成私下盟约,让臣服的越国支持伯噽,他本人则对君王百般讨好,步步施媚术,渐受重用。
  吴国第一次击败齐国时,夫差被围困,伍子胥以身挡箭,救了夫差。因此,吴国之栋梁伍子胥被夫差尊奉为亚父。但是,由于其性情过于激烈和耿直,在伯噽的煸动下,还是被夫差从权力中心转移出去。吴王夫差虽然在内部建立了自己的权威,他的弱点却被伯噽抓住,其日渐高涨的贪欲、色欲、权力欲和急于称霸的作法,以及“亲小人、远君子”的作法,最终导致了国家的覆灭。
  从越国实情来看,在那种几乎亡国的情况下,君臣上下要实现大逆转,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勾践为了复国,忍受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折磨和屈辱,甚至连最亲近的王后都不敢拯救,被吴国恶意利用,竟然为齐使玷污清誉,还有为吴王夫差尝粪看病,充当夫差马夫,为夫差垫背上马,在大殿上歌颂吴王功绩和极力贬低自己,等等,贵为一国君王的尊严,根本就不复存在。他的臣子们,看到这种种令人发指的行为,既痛恨吴国的无道,更痛恨勾践的卑贱!到最后,甚至在监仓内被越王自己的将军几乎剌死。
  当然,在此过程中,越国充分利用了政治和外交手段,尤其是利用吴王称霸的自大心理和外交压力,其忍辱负重终于得到了回报,成功逃脱了吴国,并且在未与吴国签订实质的辱国丧权的盟约。回到越国后,勾践继续忍辱负重,逐步肃清内奸,统一君臣思想,开展秘密练兵,削减赋税,鼓励休养生息,遵循天道,卧薪尝胆,时刻不忘丧国之辱,最终战胜吴国,果断杀掉夫差,积压多年的家仇国恨终于得雪,功夫不负有心人。
  结语:
  《卧薪尝胆》一剧中,含有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当然也有封建时代的烙印,有其天然的局限性,需要本文读者和电视观众审思明辨,用于治企,则需要与时俱进。
版权所有:吉林恩泽药业有限公司 ICP备案: 吉ICP备19002989号-1 


google
百度
silk fabrics
printed fabrics
silk neckties
silk scarves
  广州装修公司
同花顺大机构至尊版
杭州搬家公司电话

杭州装修公司
深圳装修公司
深圳搬家公司
广州大众搬家公司
减肥药排行榜 孕妇防辐射服 仰卧起坐板 家用跑步机 led强光手电筒 实木婴儿床 左旋肉碱减肥 农药残留速测仪
减肥产品 实木照片相框墙 墙贴 LED tube 不锈钢电热蒸馏水器 匡威官网